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业界 > > 正文

当前热讯:中国轮胎市场派系斗争

2023-01-29 00:10:04 来源:轮胎商业 分享到:


(资料图)

在经历了中外、大中小型轮胎厂甚至小作坊的大混战之后,当下的中国轮胎市场正在迎来新的派系斗争格局。

外资品牌且战且退

外资轮胎在中国赚了近30年的人民币之后,红利逐渐殆尽,随着竞争不断地加剧,外资品牌在中国轮胎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失去,相反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却在不断增长。 残酷的价格竞争也让外资轮胎品牌基本从卡客车轮胎市场出局,在乘用车轮胎市场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依然占据着大约7成的市场份额,不过随着中国半钢胎产业的崛起,外资品牌也只能且战且退,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。 在外资与国产轮胎的竞争格局中,以往的一边倒局面已经不再用,双方正式进入旗鼓相当、长期对峙的局面。可以预见的是,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赚钱已经没那么容易,要想在中国市场有所突破和发展,必须加大投入。 从最近几年外资轮胎品牌在中国的投资情况来看,以德国马牌为代表欧系轮胎制造商比较活跃,以普利司通、韩泰为代表的日韩系轮胎则表现平平。投资保守意味着市场拓展较慢,需求增长不快,当下的产能以及产品结构基本已经满足市场,贸然投资有可能很难带来回报。

国内3巨头

与外资品牌裹足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轮胎企业的高歌猛进。随着供给侧改革,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,中国轮胎“散、乱、小”的局面得以改变,落后产能逐渐淘汰,落后的工厂逐渐退出,为优势品牌腾出了大量的市场空间。 这些都为近几年中国轮胎厂产能快速扩张提供了先决条件。并且逐渐形成了以中策橡胶、玲珑轮胎、赛轮轮胎为代表的三大巨头。头部轮胎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,对市场形成了极强的统治力,真正实现了中国轮胎做大、做强。2019年中策橡胶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9大的轮胎制造商,创造了历史。 以三大巨头为代表的中国轮胎企业集群,形成了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,开始挤压外资品牌在国内的市场,并把战火一直烧到了海外。中策、赛轮、玲珑、三角等国内知名轮胎制造商在海外市场同样高奏凯歌,在北美、欧洲等重要轮胎市场尽情展示中国轮胎力量。

广饶4小龙

广饶是中国轮胎赫赫有名的轮胎之都,这里聚集着大量的大中小型轮胎厂,产品同质化严重,竞争环境恶劣。随着市场的洗牌,如今的广饶轮胎产业集群抓紧形成了以恒丰橡塑、华盛橡胶、永盛橡胶、金宇轮胎为代表大型轮胎制造商企业集团。德瑞宝、恒宇橡胶、永泰等被市场淘汰,先后被这些大企业集团兼并。广饶轮胎正在从价格竞争及同质化产品的生产中走出来,转型求发展。 《山东省轮胎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》的实施,令轮胎行业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,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,实施等量或减量置换,这进一步淘汰了落后产能,促进轮胎行业向高质量方向发展。 同时重点培育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符合绿色发展要求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。推动企业聚集发展,进一步扩大山东省轮胎行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,鼓励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,提升山东省轮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。加强管理、装备改造、技术迭代、产品升级等手段,提升发展质量。对无法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,推动企业产能退出和兼并重组。

国营基本盘

国内多家国营轮胎企业,虽然背景强大但是战斗力和创新力往往赶不上民营轮胎企业。在行业不断改革和进步的影响下,国营轮胎企业也已经开始沉下心来,脚踏实地地做市场,做研发,并且在大型轮胎企业收购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。比如双星成功收购锦湖,中国化工收购倍耐力。可以说,国营轮胎企业就是中国轮胎的基本盘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轮胎稳住阵脚。 目前国内的竞争格局就是米其林、普利司通为首外资阵营与国内几家国营轮胎企业以及国内3巨头,广饶4小龙为主的国产轮胎阵营之间的竞争,基本已经从以前“大小军阀混战”到了“大企业集团之间的PK战”。虽然这些轮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,但是却进一步压缩了更多中小型轮胎企业的生存空间。换言之,就是强者愈强,弱者退出。 (原创,责任编辑:Rain)

轮胎商业推荐阅读:
·
·
·
·
·
轮胎投诉请点击阅读原文

关键词: 轮胎市场 为代表的 企业集团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超市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